应收账款与信用管理

2022-05-20

图片


一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概述


1.企业的应收款项主要来源是应收账款、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。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发生商品销售、产品销售或者为客户单位提供相关劳务等业务,所需要向客户单位收取相关的款项,包括客户单位所负担的税金及垫付的运费包装费等等。在有销售折扣的情况下,还应考虑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因素。

预付账款是企业为采购商品支付上游客户货款而产生的债权,所以应收款项是企业正常业务开展中不可避免的一项资产,在企业资金运行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。其是资产也是一种风险投资,只要存在便会产生成本,这就需要企业在产生应收款前具有足够完善的管理制度及信用政策,对应收账款所提供的利益是否超过各项成本等进行衡量,确保企业之间的利益,并对赊销公司做出一定制衡,避免出现不良应 收账款,而给企业带来各大的损失,只有在应收账款所提供的利益超过成本时才可以实施,如果放款具有稳定的收益和前景,就应该加大投入量,增加额度,再考虑实际情况等影响因素的前提下,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,确保流程稳定安全。

2.应收账款管理是指在赊销业务中,从受信方(销售商)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受信方(购买方),债权形成开始,到款项实际收回或作为坏账处理结束,授信企业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,对应收账款回收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管理。其目的在于保证销售商能及时有效地收回应收账款,降低和避免信用风险。

二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


图片


1.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,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大,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,生产类企业需要自身的商品具有市场,贸易公司则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来与同行企业竞争了。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应收账款,其主要的所有权归属企业本身,但主动权会由债务单位进行控制,这样的背景就使得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贷款的现象层出不穷,企业应收账额数额增长快,损失也与日俱增。公开统计信息表明,截至2020年6月底,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为15.34万亿元,较上年上升了12.7%。应收账款是资本活动交流的具象体现,其安全性是整个工作体系运作的基础,若不能正常进行,会对后续工作产生重大影响,严重的还会导致资金链断档。如果款项到期不能如数收回,就使得流动资金会出现缺失,无法充足的进行材料进购和工资支付等财务活动。

2.企业管理层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,很多企业管理者前期通过个人努力拼搏把公司做到一定规模以后,因为专业知识有限,财务知识掌握薄弱无法与企业的成长同步。造成其管理方式脱节,管理方式陈旧。也没有及时引进成熟的理念与科学的管理方式,故步自封。企业管理层只对销售收入和利润的增长速度比较关心,缺乏对货款收回速度的关注,导致了企业各个业务员也一样只注重销售量的完成情况,不关心应收账款是否能及时收回,进而使应收账款的数额越来越大。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,企业迫于无奈为尽快扩大销售规模和处理库存商品,又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,只能采用赊销来应对。但企业管理层没有考虑到这样做在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,也带来了很多潜在财务风险。如若长期采用赊销的策略,将使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变成坏账,甚至完全变成坏账。造成企业现金流严重紧张,带来巨大财务压力。


三、完善应收账款追收制度


为更好地加强应收账款追收制度,及时有效地减少拖欠账款的数量,企业可按应收账款逾期的不同时间和具体情况,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催收应收账款,以下四个具体方法可供参考:

第一,电话催收。货款未到期时,企业销售内勤可以提醒客户及时付款。货款已过期但时间较短的,企业销售外勤可以通过电话进行催收。

第二,催收函。以公司名义给对方发应收账款催收函。保留好邮寄催收函的底联,要求快递公司将对方签收的底联复印或拍照发给你,这样,可以作为以后对方不承认收到催收函时的证据。

第三,面访。欠款时间较长的,企业可派人上门催收。同时通知各有关部门,停止向该客户发货,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。

第四,引进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及方法。引进符合我国企业需求的专业知识及方法,进而更好地提升国内企业信用管理水平。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(例如信用分析、客户信用等级、信用额度、应收账款管理等方法),能逐渐探索出一种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技术及方法,使本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,从而有效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。


四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缘何重要?


2022年1月13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《关于推进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进一步提升监管效能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分析了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基本背景,明确了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、工作目标,并从操作层面提出了基础构建、结果应用、监测预警等重点工作。总体来看,《意见》提炼和总结了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的实践经验,集中体现了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重要精神和要求,构建了全面系统的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体系。这是市场监管部门在信用监管领域的又一重大创新,对于夯实市场监管基础,创新和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,推动市场监管更加公平有效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,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具有重要价值。


图片


在传统市场经济之下,信用特指以可度量的债权债务关系为核心的经济信用。通过征信、评级等专门信用机制,对投资和交易关系中的经济信用状况进行衡量和评价,从而保障交易安全、维护交易秩序,促进市场经济发展。其中,在金融借贷、商业活动等领域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,可以对债务人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进行量化评价,通过对交易对手和交易产品的履约信用状况进行衡量,从而提高交易的理性程度。


图片


当前,在金融和经济领域,信用评级已经成为了对企业经济信用状况进行评价的重要机制。我国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,借鉴域外做法,构建了征信、评级等典型的经济信用制度。同时,我国还借用经济信用的运行逻辑,构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共信用制度,将守法状态作为评价信用主体信用状况的重要维度。以守法状态作为信用衡量标准,融合相关行政监管机制的信用监管遂应运而生,在我国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过程中,信用监管从市场监管领域扩展到整个政府管理领域,逐步形成了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。当前,信用监管已经成为新时代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并顺应实践的需要而不断进行创新。其中,借鉴市场化、商业化的评级机制的运行原理,创设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机制,针对信用主体的守法状况对其进行更加精细化的信用评价,并作为监管的重要参考依据,监管效能得到极大提高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当前,我国已拥有1.5亿户市场主体,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市场主体。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市场主体,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普遍面临着监管资源紧张、监管能力不足的问题,传统上以巡查为重点的监管机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。面对众多的市场主体,监管部门如果不能充分认知和掌握企业的风险状况,而是“眉毛胡子一把抓”,就难以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,既可能因试图对所有的市场主体进行全面监管,而陷入疲于奔命、监管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,也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监管空白和监管疏漏,不能及时发现和预警高风险企业的违法状况,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。因此,如何对规模如此庞大的市场主体实施有效监管,成为新时代构建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的重大课题。

幸运的是,我们正处在一个数字化变革的时代。通过高度发达的数字技术,借鉴商业化评级机制的运行逻辑,将企业的重要风险管理指标予以量化分级,可以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和评价,从而描绘出企业的“信用风险画像”。在对企业实施信用风险分级分类后,监管部门可以按照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,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。对于高风险企业、高风险领域、高风险问题可以更多地配置监管资源。对于低风险企业,则可以采取更加宽松灵活的监管方式。由此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实现精准监管、智慧监管、有效监管。同时,评价随着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、“互联网+监管”、重点监管、信用监管等监管机制的综合协同作用,将有助于解决监管能力和资源不足等种种矛盾和问题。《意见》反映了市场监管所面临的新形势、新任务,构建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,势在必行,应时应景。这是推动信用监管机制创新,构建新型监管机制,实现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监管制度。

故运用信用管理的方法,不仅能够快速高效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追收,还能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。


注:文章部分引用《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监管新机制》,作者王伟教授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
分享